秒秒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
查看: 103|回复: 0

“挖耳朵”这件事,真不用这么干净!

[复制链接]
  • 打卡等级:黄金宝子
  • 打卡月天数:0
  • 打卡总奖励:3109
  • 最近打卡:2025-10-31 14:58:12

141

主题

31

回帖

4297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4297
发表于 5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平时,很多家长(包括我)看到孩子耳道口的耳屎,就忍不住想帮孩子清理干净,一是掏出大块耳屎超有成就感,而是觉得有耳屎看起来不卫生,越掏干净越好。

图1.png

但事实上,儿童耳道娇嫩特殊,盲目挖耳朵不仅没必要,还可能埋下健康隐患。

儿童能不能挖耳朵,怎么挖,我们一起看看。  


耳屎是“好屎”,千万别乱掏


耳屎的学名叫“耵聍”(dīng níng),是耳道的腺体分泌物和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物。


它不仅不是没用的脏东西,还身兼数职:




屏障作用

耳屎覆盖在外耳道皮肤表面,能“拦截”灰尘、碎屑、小虫等异物,防止它们深入耳道内部,减少对耳膜的物理刺激或损伤。

润滑耳道

干燥的耳道更容易因抓挠或异物摩擦导致微小伤口,增加感染风险,而耳屎的润滑作用可维持耳道湿润,防止耳道皮肤干燥



防菌消炎

耳屎呈弱酸性,能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,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

减弱伤害

人的耳朵里的鼓膜非常脆弱,一旦遇上猛烈声波(如打雷、炮竹声)直冲耳道,会损害鼓膜,甚至造成破裂导致失聪。耳屎能保护鼓膜,起到屏障的作用

尤其儿童耳道比成人更窄、皮肤更薄,耳屎排出速度也更慢,过度清洁反而会破坏耳道的自然防护平衡,让脆弱的耳道失去“保护层”。

综上所述,掏耳朵等于自己人打自己人。



更何况,耳道本身具有自洁功能,借助日常的咀嚼、张口等下颌运动,耳屎会自动、缓慢地排出,根本不需要特意去掏。

但凡事都有例外,耳屎也有堵住耳朵的时候(耳垢栓塞),如:



※患耳部皮肤病(如湿疹)导致耳道皮肤细胞大量脱落,造成耳垢蓄积;


※耳部损伤严重/多次耳道感染后导致耳道变窄,容易发生耳垢栓塞;


※耳道进水或耳道局部创伤后,产生了大量超过耳道清除能力的耳屎;


※天生耳道内毛发过多,将耳屎限制于耳道之内,难以正常排出;

※耳垢随年龄增长逐渐变硬变稠厚,排出耳道的速度变慢,促使耳垢蓄积;


耳垢栓塞的情况基本都有特定的诱因,不是随随便便就会发生的。

另一方面,如果小概率情况真的发生在你身上,因耳垢栓塞引发听力障碍、耳痛、耳鸣、耳堵塞感等症状,那确实是得掏。

但不是让我们自己掏,而是要去医院耳鼻喉科请医生做专业的诊断,再用专业的器材小心地取出来,必要时还需要配合其它治疗

不就是掏个耳朵吗,还用得着去医院,是不是有点小题大作?

不正确的掏耳习惯,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诸多健康风险,“劝退”理由如下:



易损伤鼓膜,导致听力下降

婴幼儿、儿童的鼓膜薄如蝉翼,掏耳朵时无论是孩子憋不住突然动了一下,还是家长手滑,都极易刺穿薄薄的鼓膜,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。


耳道里的皮肤是很敏感、很脆弱的,关系到脆弱的耳朵,永远不要对自己的手法太过自信。

来硬的不行,那软的可以吗?比如,只是拿棉签或硅胶耳勺?

大头棉签是“伤耳利器”,避雷!





孩子的耳道小且浅,普通的大头棉签很容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处,长期积累就可能形成耵聍栓塞,引发耳痛、耳胀、听力下降等问题,也可能导致炎症。

图2.jpg
图源:丁香妈妈


卫生没注意,感染找上门

给孩子掏耳朵时,如果家长手部或工具不干净,很容易将病菌带入耳内,可能造成外耳道疼痛、流脓(急性外耳道炎)等。

如果掏耳工具是多人共用的,还可能有交叉感染的风险。

娃耳屎太多,咋办?还得找专业的!



一般来说,耳屎只存在于耳道外部 1 / 3,通常会自己掉落出来。


家长可以清理的只有能直接看到的这一小部分区域。

图3.jpg

图源:丁香妈妈


有些孩子耳屎特别多,渐渐结成硬块、阻塞外耳道,形成“耵聍栓塞”;


这种情况下,家长要及时带娃去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,医生会用专业工具(如耵聍钩、吸引器或冲洗法)取出堵塞物,安全又卫生。




除了耳垢栓塞之外,还有两种情况,是需要我们带孩子去医院掏耳朵的:

1、引起不适的耳道异物(碎头发、小虫子)

碎头发体积细微,一旦巧合入了耳道,是很难拿出来的。如果进入得比较深,会因为鼓膜的震动,带来明显的痒感。
如果没有产生什么不适,通常能自行排出。但如果产生明显不适,还需要请医生协助清理去除。

小虫子进入耳道后,可能因不当的刺激造成昆虫啃咬以及更深的钻入,建议立即面诊医生处理。

2、长时间反复耳朵进水(能闻到馊臭味)

偶尔耳朵进水,其实并不需要特别恐慌。

但如果长时间反复进水,导致耳道潮湿,甚至散发馊臭味,需要尽快面诊医生检查。



日常生活中,家长可以这样保护娃的小耳朵:

日常清洁,仅限于外部

孩子洗澡后,家长先洗净双手,再用湿润的软毛巾轻轻擦拭孩子的耳廓和外耳道口即可,保持这些地方的干燥和清洁。

以身作则,管住手

如果自己想掏耳朵,尽量避开孩子,在安静、不被打扰的环境里独自进行,避免孩子模仿。

做好安全教育

告诉孩子耳朵很娇贵,不能把小珠子、豆子等任何东西塞进耳朵里,也不要自己乱掏。

留心异常,及时就诊

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处理:


不会说话的小宝宝:
●一直揪或揉耳朵,不停地摇头
●对柔和的声音没有反应
●从耳朵里掉出不同寻常量的耳屎团

会表达不舒服的大孩子
●感觉耳朵堵堵的,不通
●耳朵痛、耳鸣等
●突然一边或两边耳朵听不清,一会又恢复,循环反复
●注意力不集中,需要反复多次呼叫或更响的声音才能听到

儿童耳道护理的核心原则很简单:不主动挖、不盲目清、遇问题及时找医生

守护好孩子的娇嫩耳道,才能让他们清晰聆听世界的声音,远离不必要的健康烦恼。




※文章收集整理自网络:武汉儿童医院武汉市妇幼保健院&欧茜医生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秒秒测论坛 ( 京ICP备18013691号-2 )

GMT+8, 2025-11-3 18:20 , Processed in 0.116784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