秒秒测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
查看: 224|回复: 0

儿童秋季需要预防哪些高发疾病?

[复制链接]
  • 打卡等级:黄金宝子
  • 打卡月天数:0
  • 打卡总奖励:3109
  • 最近打卡:2025-10-31 14:58:12

141

主题

31

回帖

4297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4297
发表于 2025-10-13 12:18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秋天是个好时节,天气凉爽,娃终于可以畅快户外了!

然而各种疾病也进入了高发期

开学后,由夏季进入秋季(甚至是冬季……),气温逐渐下降、早晚温差增大,加上生活、学习节奏加快、校园人员密集,孩子们容易出现多种健康问题。


其实,开学季的疾病暴发并不罕见,教室密闭、孩子抵抗力下降、饮食作息骤然切换等因素叠加在一起,最容易让下面这五类疾病“不请自来”。

家长若能提前了解成因、识别信号、科学应对,就能让孩子少走弯路,健康平稳地度过开学疾病高峰期。

图1.jpg

1.感冒与流感

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疑问:孩子感冒了,到底是“普通感冒”还是“流感”?区别不大?

其实差别大得惊人——一个可能几天就好,另一个严重了可是会要命的。

成因解释📕:

秋季昼夜温差大,孩子常常一会儿出汗、一会儿着凉,加上教室人多、空气流通差,呼吸道病毒就趁虚而入。

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,症状较轻

流感则是流感病毒作祟,传染性强,常常“一娃生病,全班倒下”。

识别信号❗:

普通感冒多表现为流鼻涕、打喷嚏、轻微咳嗽;

流感则往往高热(38.5℃以上)、伴随头痛、全身酸痛、乏力,来势凶猛。

科学应对❤️:

接种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。

家里多通风、勤洗手,避免孩子在封闭环境长时间聚集。生病的孩子要充分休息,多喝水,饮食清淡。

常见错误❌:

一感冒就用抗生素。
实际上,流感和感冒都是病毒引起,抗生素对病毒没用,反而可能增加耐药风险。


迷信“捂汗退烧”。
结果孩子不仅没退烧,反而因体温升高导致惊厥。

带病坚持上课。
短期看似没落下学习,长期却可能全班传染,得不偿失。

2.支原体肺炎

去年刷屏的“支原体肺炎潮”,还记得吗?一间教室能倒下一半学生,咳得家长心惊胆战。
今年开学,它依然是高频出现的“老问题”。如果说感冒是“闪电战”,那肺炎支原体就是“持久战”。

成因解释📕:

支原体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“特殊存在”,特别喜欢在人群密集、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传播。每逢秋冬,它都会成为学校里的“熟客”

识别信号❗:

支原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干咳,咳嗽时没有痰或者痰很少,表现为嗓子里痒、干,但咳不出什么东西来。

孩子白天还能忍,但夜里咳得翻来覆去,严重影响睡眠。普通止咳药通常不管用。

科学应对❤️:

出现持续咳嗽要及时就医,必要时做血清学检测或影像学检查。

遵医嘱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(如阿奇霉素),疗程要足够,不可随意停药

孩子恢复期要注意休息,不要急着参加体育课或剧烈活动

常见错误❌:

当普通感冒拖延,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家长自行买抗生素,剂量、疗程不对,反而加重耐药风险。
孩子咳嗽一缓解,就立刻恢复剧烈运动,结果病情反复。

3.手足口病


以为手足口病只是“起几个疹子的小问题”,可事实上,若拖延或处理不当,它也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心肌炎、肺水肿、支气管炎。别因为“很常见”,就掉以轻心。


成因解释📕:


肠道病毒是罪魁祸首,孩子之间密切接触,再加上喜欢用手摸嘴、摸眼,病毒传播异常迅速。


识别信号❗:


发热,手心脚心和口腔里出现小水疱


孩子可能因为口腔溃疡拒绝进食,脾气暴躁。

科学应对❤️:
做好手卫生:饭前便后、户外玩耍后必须洗手。
发现症状要及时就诊,并隔离在家(确诊患者需居家隔离至少两周,避免交叉感染。
饮食以软食、流质为主,多补水,缓解口腔不适。
6个月至5岁儿童接种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71型重症病例。




常见错误❌:
把皮疹误认为过敏,延误诊治。
觉得“几天就好”,依然让孩子去上学,结果传染一大片。
给孩子乱抹药膏,导致皮肤感染加重。


4.秋季过敏



进入秋天,家长常听到孩子说:“鼻子堵”“老打喷嚏”“痒得睡不着”,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感冒,而是过敏惹的祸。打喷嚏、咳嗽、鼻塞、夜里憋醒……过敏问题往往比病毒更“隐蔽”,却更折磨人。


成因解释📕:


秋季花粉飘散、尘螨滋生,加之空气干燥,呼吸道和皮肤都容易受刺激。


孩子免疫系统还不成熟,防御力差,就容易过敏。


识别信号❗:


过敏性鼻炎:连续打喷嚏、清水样鼻涕、鼻痒。
哮喘:反复咳嗽,尤其是夜间和运动后加重。
湿疹:皮肤红疹、瘙痒,常在肘窝、膝窝等部位。


科学应对❤️:


避免过敏原:勤洗被褥,减少尘螨;
出门戴口罩,减少花粉暴露。
药物治疗要遵医嘱,不要随意停药或换药。
坚持锻炼,增强抵抗力。


常见错误❌:


把过敏当“受凉”,耽误治疗。
长期滥用止咳药、抗过敏药,不复查。
忽视鼻炎,结果影响睡眠和注意力。



5.病毒性腹泻


引起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有轮状病毒、诺如病毒等。



成因解释📕:



这类腹泻主要是“病从口入”,比如,孩子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食物、水或者玩具、餐具等物品后,没有彻底洗干净手就吃东西;或者接触了患者的呕吐物、排泄物。



识别信号❗:



感染病毒性腹泻后,孩子通常会出现水样便或者蛋花汤样的大便还常常伴有呕吐、肚子痛的症状,有些孩子可能会发烧


由于腹泻和呕吐容易让身体流失大量水分,很可能出现脱水的情况,家长需要多留意。


科学应对❤️:



防范“病从口入”

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,尤其是饭前便后;
处理食材时:生、熟食物要分开存放、分开处理,避免交叉污染;
食物必须彻底煮熟才能吃,不要让孩子喝没烧开的水。
如果家里有人出现呕吐或腹泻的情况,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和排泄物,且清理时佩戴手套,之后还要用消毒剂对被污染的物品,比如衣物、餐具,以及地面、马桶等区域进行彻底消毒,消毒后也要记得洗手。

另外,孩子腹泻期间,补水防脱水是关键。

家长可以少量多次给孩子喂口服补液盐,帮助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。
同时,要观察孩子的尿量,如果尿量比平时明显减少,或者孩子的精神状态变差,可能是脱水的信号。

常见错误❌:

以为只是“普通拉肚子”,拖延不去医院。
擅自给孩子吃止泻药,易耽误病情。
腹泻时还强行喝牛奶,易加重症状。

除以上5种疾病外,还有一种病毒——水痘,虽然是冬春季节较多见,但秋季通常较短,且北方地区降温速度快,也需注意防护。

水痘是容易在孩子中传播的传染病,它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传播:
一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,如吸入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;二是经接触传播,如接触到患者的皮疹分泌物,或是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衣物、玩具等物品。

孩子感染水痘后,通常会先发热1-2天,之后皮肤会分批出现皮疹。

这些皮疹会从红色斑疹逐渐变成丘疹,再发展成疱疹,最后慢慢结痂。
在此过程中,孩子会感觉皮肤瘙痒,而且在同一部位常能看到不同时期的皮疹,比如有的刚形成斑疹,有的已经变成疱疹,有的则开始结痂。

在家庭防护和护理方面,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手段,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完成接种。

如果孩子确诊水痘,一定要让孩子居家隔离,直到身上所有的疱疹都完全结痂、干燥后才能出门

护理时,要注意防止孩子抓挠皮疹引发感染,比如,定期帮孩子剪短指甲,保持手部清洁;孩子的衣物、床单要经常换洗,洗后可以通过暴晒或消毒的方式去除病毒。给孩子清洁皮肤时,要用温水轻柔擦洗,避免用力搓揉弄破水疱,洗澡后可以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。

家庭是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。家长要保持环境清洁,平时让孩子勤洗手,发现症状后做好隔离和科学护理,及时接种疫苗,就能更好地守护孩子安然度过开学季。如果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呼吸困难,或是频繁呕吐、腹泻等严重症状,家长要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,以免耽误治疗。




※文章收集整理自网络:今日教育传媒&中国疾控中心
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秒秒测论坛 ( 京ICP备18013691号-2 )

GMT+8, 2025-11-3 18:20 , Processed in 0.123673 second(s), 2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