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身高标准又又又涨了?
有娃家庭很多都会自己购买身高刻度,时刻关注孩子身高,那么多高多重是达标呢?我们一起来看最新的标准。
在25年2月份,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版《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》开始施行。
分月龄记录了从出生到未满 7 周岁(< 84 月龄)的男女孩平均身高,以及正常身高区间标准
娃<7岁,身高看这里
具体怎么看,可以分成 3 步:
☝ 第一步,根据宝宝的性别,选择对应的男孩版或女孩版身高标准图;
✌ 第二步,在表格第一列找到宝宝的年龄(实足满整月或整岁),向右看,找到对应的平均身高值;
👌 第三步,沿着身高列向上看,对应的表格第一行百分位值就是宝宝身高所处的百分位区间了。
1.身高
▼女孩的身高正常范围(厘米)
图源:丁香妈妈
▼男孩的身高正常范围(厘米) * 年龄:是指从出生到未满 7 周岁(<84 月龄)之间,取整岁或者整月 * 身长:适用于 2 岁以下儿童,即平卧位头顶到足跟的长度 * 身高:适用于 2~7 岁以下儿童,即站立位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高度
图源:丁香妈妈
找到了百分位数值,这是什么意思呢?
百分位数值越高,说明孩子的身高在同龄同性别群体中相对较高;
此外,若孩子在三岁之前每年的身高增长小于7厘米,在三岁至青春期之前每年的身高增长小于5厘米,以及在青春期时每年平均身高增长小于6厘米,这可能意味着孩子的生长速度较慢。
看到这,有些家长可能会着急了:那是不是身高百分位在P50以上才算正常?
不是的,别着急!
实际上,只要孩子的身高百分位在P3~P97之间,并且其生长速率在正常范围内,都可以被视为正常。
然而,如果孩子的身高一直处于“矮小”范围(即低于P3),那么就应该带孩子去正规医院的内分泌科进行进一步检查。
当然,并不是说孩子一直比同龄孩子高出6~7厘米或更多就一定是件好事。
如果孩子一直比同龄人高出很多,这可能意味着他们的骨龄偏大,有早发育的问题,生长周期较短,骨骺提前闭合而停止生长。这也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。
2.体重和头围
▼体重正常范围(公斤)
▼0~3岁儿童头围的正常范围(厘米):
娃>7岁,身高看这里
图源:丁香妈妈
生长发育高峰期
除了对照最新身高标准表之外,家长也可以参考下身高增长速度和生长曲线这两个数值。
其实孩子1岁之后,家长应该养成定期给娃测量身高的习惯,来记录孩子成长,以及判断其生长速度是否正常。
测量频率最好每3个月量一次,为保证数值准确性,最好在同一位置连续测量2-3次,然后取中间值。
身高数据需定期记录,然后将数据对照新的标准表进行比对,看孩子是否处在正常水平。
每年测量数据都可做个统计,得出孩子年身高增长速度,将其与普遍身高增长规律值作对比。
● 0~1岁,25厘米/年;
● 1~2岁,10厘米/年;
● 2~3岁,7.5厘米/年;
● 4岁~青春期前,5~6厘米/年。
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孩子每年增长速度都不足5厘米,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,最好带娃去医院检查下。
青春期是一个特殊的生长阶段。
在正常情况下,男孩从青春期到骨骺线完全闭合的时候,大约可以增长约28~30厘米左右;而女孩则能增高约20~25厘米。
另外关于生长曲线,可以网上搜索相关app或小程序,进入后填写孩子身高等数值,来看孩子生长曲线是否正常。
如果综合判断下,孩子生长数值不理想时,家长要找其原因,对症下药,进行身高干预💪💪💪
尤其是学龄前到青春期,是孩子快速生长阶段,也是进行身高干预的合适时机。
不然过了青春期,孩子胫骨骨骼线进入闭合状态后,生长速度会快速下降,直到停止。
图源:第一儿科
为什么有的孩子长不高?
1.遗传因素
身高主要由遗传基因决定,如果家庭成员普遍身高较矮,孩子可能会受到遗传影响。
2.营养问题
不良的饮食习惯或缺乏关键营养素,如蛋白质、维生素D、钙等,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。
3.健康问题
某些慢性疾病或代谢问题,如甲状腺功能低下、生长激素缺乏等,可能阻碍孩子的身高发育。
4.睡眠不足
睡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,缺乏充足的睡眠可能影响身高的增长。
5.心理压力
长期面临过度的学业压力、竞争压力或情绪困扰可能导致身体激素失衡,进而影响身高发育。
长高的秘籍
1.营养均衡的饮食
提供含有足够营养的食物,种类要尽可能多样化:包括蛋白质、钙和维生素D。
对于挑食偏食的孩子,不建议家长强行喂食,而是可以通过合适的引导和有趣的方式吸引孩子进食,比如利用“食物彩虹”任务让孩子尝试吃五颜六色的食物。
2.充足的睡眠
保持稳定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非常重要。
晚上9点到第二天凌晨1点,尤其是晚上11点前后,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。
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也有分泌高峰。
因此,要确保孩子在这两个时间段获得充分的深度睡眠。
此外,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睡眠时间也有所不同。
图源:第一儿科
3.运动和伸展
适度的运动和伸展对促进身体生长和发育很重要。
每天最好进行1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,每次运动持续20分钟以上,能出汗就最好了(秋冬注意保暖,避免着凉哦)。
跑步、跳绳、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和游泳等运动都可以进行。
✖但是尽量避免负重运动如举重、哑铃和举沙袋等。
图源:第一儿科
4.心理健康
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,减少孩子的压力和焦虑。
多陪伴孩子,少批评,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。
良好的心情有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,有助于身高的增长。
宝妈宝爸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营养、睡眠、运动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细节,帮助孩子健康成长。
最后~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,不要过度追求身高。
孩子的健康和快乐才是最重要的,身高只是一个指标而已。
家长们不必过于担心,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、快乐的成长环境就好了。
※以上内容由小秒收集整理自:杭州发布&第一儿科&丁香妈妈,公众号推文
|